二手域名以壹個常見的域名爲例說明,baidu網址是由二部分組成,標號“baidu”是這個域名的主體,而最後的標號“com”則是該域名的後綴,代表的這是壹個com國際域名,是頂級域名。而前面的www.是網絡名, 爲www的域名。 DNS規定,域名中的標號都由英文字母和數字組成,每壹個標號不超過63個字符,也不區分大小寫字母。標號中除連字符(-)外不能使用其他的標點符號。級別最低的域名寫在最左邊,而級別最高的域名寫在最右邊。由多個標號組成的完整域名總共不超過255個字符。 近年來,壹些國家也紛紛開發使用采用本民族語言構成的域名,如德語,法語等。中國也開始使用中文域名,但可以預計的是,在中國國內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,以英語爲基礎的域名(即英文域名)仍然是主流。
1985年,Symbolics公司注冊了第壹個.com域名。當時域名注冊剛剛興起,申請者寥寥無幾。 .com域名
1993年Internet上出現WWW協議,域名開始吃香。 1993年Network Solutions(NSI)公司與美國政府簽下5年合同,獨家代理.COM、.ORG、.NET三個國際頂級域名注冊權。當時的域名總共才7000左右。 1994年開始NSI向每個域名收取100美元注冊費,兩年後每年收取50美元的管理費。 1998年初,NSI已注冊域名120多萬個,其中90%使用".COM"後綴,進帳6000多萬美元。有人推算,到1999年中期,該公司僅域名注冊費壹項就將年創收2億美元。 1997年7月1日,作爲美國政府"全球電子商務體系"管理政策的壹部分,克林頓總統委托美國商務部對域名系統實施民間化和引入競爭機制,並促進國際的參與。7月2日,美國商務部公布了面向公衆征集方案和評價的邀請,對美國政府在域名管理中的角色、域名系統的總體結構、新頂級域名的增加、對注冊機構的政策和商標事務的問題征集各方意見。 1998年1月30日,美國政府商務部通過其網站正式公布了《域名技術管理改進草案(討論稿)》。這項由克林頓總統的Internet政策顧問麥格日那主持完成的"綠皮書"申明了美國政府將"謹慎和和緩"地將Internet域名的管理權由美國政府移交給民間機構,"綠皮書"總結了在域名問題上的四項基本原則,即移交過程的穩定性、域名系統的競爭性、"徹底的"協作性和民間性,以及反映所有國際用戶需求的代表性。在這些原則下,"綠皮書"提出組建壹個民營的非盈利性企業接管域名的管理權,並在1998年9月30日前將美國政府的域名管理職能交給這個聯合企業,並最遲在2000年9月30日前順利完成所有管理角色的移交。 1998年6月克林頓政府發表壹份白皮書,建議由非盈利機構接管政府的域名管理職能。這份報告沒有說明該機構的資金來源,但規定了壹些指導原則,並建議組建壹個非盈利集團機構。 1998年9月30日美國政府終止了它與目前的域名提供商NSI之間的合同。雙方的壹項現有協議將延期兩年至2000年9月30日。根據該協議,NSI將與其他公司壹道承接Internet頂級域名的登記工作。NSI和美國商務部國家電信和信息管理局(NTIA)將于1999年3月31開始分階段啓動共享登記系統,至1999年6月1日完全實施。 1998年10月組建ICANN,壹個非盈利的Internet管理組織。它與美國政府簽訂協議,接管了原先IANA的職責,負責監視與Internet域名和地址有關的政策和協議,而政府則采取不幹預政策。
壹是國際域名(international top-level domain-names,簡稱iTDs),也叫國際頂級域名。這也是使用最早也最廣泛的域名。例如表示工商企業的 .com,表示網絡提供商的.net,表示非盈利組織的.org等。 二是國內域名,又稱爲國內頂級域名(national top-level domainnames,簡稱nTLDs),即按照國家的不同分配不同後綴,這些域名即爲該國的國內頂級域名。目前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按照ISO3166國家代碼分配了頂級域名,例如中國是cn,美國是us,日本是jp等。詳細見下文。 在實際使用和功能上,國際域名與國內域名沒有任何區別,都是互聯網上的具有唯壹性的標識。只是在最終管理機構上,國際域名由美國商業部授權的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(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)即ICANN負責注冊和管理;而國內域名則由中國互聯網絡管理中心(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域名可分爲不同級別,包括頂級域名、二級域名等。
- Aug 06 Mon 2012 18:09
以壹個常見的域名爲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